阅读历史 |

一胎三宝但男主生[GB] 第155节(2 / 2)

加入书签

&esp;&esp;可汗是个年过六十的老头子。

&esp;&esp;送亲车队在路上走了一年,当慕秋瓷抵达查干部落时,老可汗已经重病缠身, 快死了。

&esp;&esp;老可汗自然没法再跟她成婚, 他祈求她嫁给他的儿子。

&esp;&esp;——年仅六岁的小王子。

&esp;&esp;为什么是小王子呢?

&esp;&esp;因为他前面几个孩子全死在了与其他部落的战争中。

&esp;&esp;老可汗一死,仅靠一个六岁的孩子, 是绝对无法坐稳首领之位、无法维持在草原诸部落间的威信。

&esp;&esp;所以,他需要借助她这个慕朝公主的力量, 以她作为过度,替他的幼子守住汗位, 守护查干部落。

&esp;&esp;不用嫁糟老头子, 新可汗还是个六岁孩子,很好掌控。

&esp;&esp;相当于直接由她执掌大权, 慕秋瓷当然愿意。

&esp;&esp;于是,老可汗殡天, 慕秋瓷成了新任可汗的王后。

&esp;&esp;她靠着可汗妻子的礼法正统, 和她从慕朝带来的护卫,顺利执掌了查干部落。

&esp;&esp;距离她成为王后已经过去三年。

&esp;&esp;这三年里, 她依靠查干部的力量,占领了漠北的大片土地, 更多的草原部落归附于她。

&esp;&esp;她成了整个漠北草原的王后。

&esp;&esp;也将千户制度逐渐推行了下去。

&esp;&esp;大概是过于追求事业,忙于军政,忽视了对她那个不足十岁的丈夫的看顾。

&esp;&esp;小可汗死了。

&esp;&esp;死于刺杀。

&esp;&esp;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刺杀, 刺杀者投河自尽,没有留下任何线索。

&esp;&esp;“悲痛”不已的慕秋瓷,只能先处理小可汗的后事。

&esp;&esp;各部落首领都来吊信,或真心或假意地安慰她,实则如孔雀开屏。

&esp;&esp;小可汗死了,没有留下血脉。

&esp;&esp;那么谁都有可能成为新的可汗。

&esp;&esp;掌握实权的王后的选择,在此时尤为重要。

&esp;&esp;不管是为了权力还是为了美人,亦或者两者都是。

&esp;&esp;各部落首领在彼此竞争的同时,在王后面前疯狂开屏。

&esp;&esp;慕秋瓷哪个都不想选。

&esp;&esp;她已经在漠北经营多年,手握军政大权,很多部落是直接追随于她个人。

&esp;&esp;说是王后,实则是女王。

&esp;&esp;有意思的是,在漠北语里,这两个称呼是同一个词。

&esp;&esp;没有新王,她就是永远的女王。

&esp;&esp;她不需要一个新王出现。

&esp;&esp;不过现在还不能直接表露她的意图。

&esp;&esp;于是,慕秋瓷选择“复仇”。

&esp;&esp;在草原上,女人为丈夫报仇,一直是值得称颂的事情。

&esp;&esp;即使在游牧民族的传统习俗中,女人如财产般被一代代继承,但骁勇与血性流传在所有草原人的骨子里。

&esp;&esp;若有刚烈的女性在丈夫被杀害后,选择复仇,同样会得到所有草原人的称颂。

&esp;&esp;在草原上流传的故事中,就有这样一位女子。

&esp;&esp;在丈夫被敌对部落残忍杀害后,孤身返回出生的部落纠集人手,亲自带人杀了回去,将敌对部落屠杀得一干二净。

&esp;&esp;无论男女老少,全部杀死。鲜血染红整个部落,头颅堆积成塔,以告慰亡夫在天之灵。

&esp;&esp;曾经繁盛的部落一夕之间烟消云灭,只剩下那座骷髅塔经久矗立在草原上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