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在70年代当乘务员 第175(1 / 3)

加入书签

梁老爷子的药酒可不会随便给人,这可都是好东西,给出去,那得让别人知情,能给家里人换东西才可以。

老爷子,计算的精明着呢。

席老五所谓偷摸顺出去的药酒,都是老丈人点了头的。

再加上席老五就住在院子里,自然要看着比席老四顺眼许多。

席云驻气笑了,抬手点了点席于飞,“你可真一点儿都不心疼你四哥。”

席于飞耸了耸肩,“当初让你进铁路,你不乐意。让你去做机械厂保卫科科长你也不愿意。去了武警那边几个月都不回来一次,还想让我心疼你?家里这么多人不够我心疼的啊?”

说白了,家里一身反骨的其实就是他四哥。也就是去了部队被修理顺溜了,否则指不定要闹什么幺蛾子呢。

以前他们都还小的时候,三哥四哥凑起来可不止八百个心眼子,满肚子坏水,在胡同里没少作威作福。

席云驻表面看着憨,眼神透着耿直,都是装的。

比大麻袋都能装。

送走了苏妍,席于飞又跟家里人聊东北老家那边的情况。

他爹这一支没有老人了,但老家还有别的支呢。他爷爷有三个兄弟都在老家,如今就剩下小爷爷小奶奶,和三奶奶了。

席文明这一支算不上长的那一支,那一支人口凋零,也没剩下几个。但就他这一支兴旺,家里几个兄弟都能生,整个席家捏起来都不如这一支人口多。

感觉一个京城一个东北,席文明他们排行老二的这一支,比赛着生孩子呢。

孩子多,也是个负担。

虽然现在都开始张罗着分产到户了,但东北那边的地就只能种一季,靠种地真的赚不到什么钱。

席大娘之前来了一趟,跟席于飞说用他那个炒货方子赚钱可以不可以,以后家里的炒货他们包了,想吃多少吃多少。也给分成,席于飞什么都不用干,每年拿两成。

这也是因为看到南方那边,已经都有人做生意了,全国人心思浮动的结果。

席于飞没要那个钱,也没有必要。他现在就盘算着,看看能不能把家里小一辈弄来京城。

改革一开放,曾经作为老大哥的东北就逐渐走下坡路了。等到了九十年代就更加没落,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了,留在家里的很少。

京城的户口可比东北的值钱多了,到这边买个房子落个户,哪怕以后不想跟京城混了,卖了这边的房子回去买别墅都有富余!

当然,这话不能说,所以席于飞主要提的就是想让兄弟们过来帮自己做生意。

他打算从羊城弄一批服装,各种各样的包,鞋子,以及扣子拉链等服装配饰,开个门市让嫂子们管理,但卖货的希望让老家兄弟帮衬。等他们赚了钱就分出去,这么大一块蛋糕,大家都吃上才是好事。

再加上老家的教育确实差点儿意思,东北好学校其实很多,但老家那边竟然一个考上大学的都没有,别说大学了,大专中专都没有!

最高学历只是初中!

席大娘来的时候听说这一院子出了七个大学生,眼里羡慕的劲儿都溢出来了。

“就让学习好,能说会道的过来。傻乎乎的那种在家发展吧,赚到钱就去市里买房子,也不会太亏。学习好的拼几年考个好学校,出来给分配工作,直接都是干部。能说会道的就做生意,学着赚钱。咱们家现在有点儿能力了,那就帮衬帮衬。总不能咱们以后再也不回老家了吧?”

现在管的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了,虽然出行还是得开介绍信,但自己家能开介绍信的多了,想什么时候走都可以。

再加上车站也有人,买票方便,不买票蹭个车也不是不行。

管得不严了,那太多年没回去的老家,不得回去看看?

既然都是一个爷爷下面的孩子,相差太大,老家会怎么看?

虽然北方人对家族不怎么上心,但席于飞上辈子在南方混过,见过南方家族式的托举,内心着实羡慕。

那种车头拽着车厢走的模式,带着全村全家族都富裕起来的模式,感觉在北方,太难看到了。

作者有话说:

我真的羡慕人家南方那种家族式生活方式啊。

北方很多家庭,就是老人走了,家就散了,什么亲戚不亲戚的,过年都不见一面。

而且南方保留了很多年节庆典,给我这个北方人羡慕的眼珠子都红了!

我可太喜欢那些东西了,但现在北方连过年都没有什么味道。

继续红眼珠子!!!

改革春风

聊完老家的事,席于飞话题一转,又转到自己家。

“养条狗吧。”

家里已经有猫咪了,之前被鱼吸引来的好几只小野猫都在席家落了户。

孩子们喜欢这些毛绒绒的小玩意儿,席于飞干脆让在杂物间用几个木板箱子弄出个猫窝来,顺便还在杂物间的门上破了个小洞,方便小猫咪晚上进出。

还有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